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主要思想是什么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主要思想?

作品思想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对哈奇森、休谟等人的情感主义细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以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学说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以“同情”为基础的伦理学体系。

亚当·斯密认为,同情具有目的性,它旨在让双方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与人之间对彼此的好感,从而引导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延伸阅读

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意义

斯密的著作最广为人知的是《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本巨著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它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世界,认为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全书的主要内容是: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2、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3、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4、反对殖民地政策5、主张“自由放任”,极力倡导自由贸易6、政府的主要职责:创建公共事业7、教育的重要意义:《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其实,《道德情操论》也是斯密的另一部巨作,着重论述人类行为的“利他”,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中主张?

亚当·斯密,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主要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亚当·斯密在36岁时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为他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细致而深刻地观察了人性的方方面面,为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斯密特别关注人类如何从“同情”这种基本情感发展出道德,这让他成为“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代表。

斯密认为人类的“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基于人类的想象力产生的同情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让人们调整自己的情感从而与他人协调。这种协调要求人们预设一个“公正的旁观者”视角,也就是“良知”。从这个公正的视角出发,经过普遍化,我们就有了各种道德规范。如果人们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就形成了稳定的品格和德性,这就是道德发展的顶点。

在《道德情操论》的开篇,斯密就提出了整本书中最核心的观点:同情是人类道德的根源。斯密认为,任何一个人,哪怕他再自私、再邪恶,都拥有一种本性,这种本性让他去关心别人的命运,为了别人的幸福或者不幸而感到快乐或者痛苦,这就是同情。

斯密在这里用的词是 sympathy,这个词我们通常都是翻译成“同情”,主要指我们对他人的不幸产生的感情。但是斯密用的是这个词的本义,就是可以和他人共同感受到某种情感的能力,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感,因此用“共情”其实更准确一些。

亚当斯密创作道德情操论的初衷?

《道德情操论》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创作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

在该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该书是情感伦理学的早期代表作,对现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有重要影响。

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的追求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与价值,总觉得两者有点矛盾?

国富论重要主张的是: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

道德情操是: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从根本上说,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从现在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的动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全书共分为七篇,围绕人类社会行为模式下的道德情操,从人类道德情感的起源、性质、内容、功能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层层推进,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究。

第一篇开宗明义,提出了人类社会行为的同情共感理论,他指出同情人类的天性之一,是在其最固有的和最原始的意义上,对他人的苦难所表现出来的同胞感情,是人类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社会化网络,能够相互合作交往的内在情感动力;

也是讨论诸如正义、良心、效用、美德等重要概念的基础。而在人类相互交往过程中,如何合宜地运用同情这一天性禀赋,实现斯密所谓的合宜感,正是社会秩序这一人类竟合网络得以形成和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

正如他在书中强调的,对死者的同情所形成的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毒药,但也是对人类不义之举最重要的约束;害怕死亡在折磨和约束个人的同时,也守护和保卫着社会秩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