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墨子的简介 孟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的简介

墨子的简介?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1一书传世。

延伸阅读

《墨子》中的天下物无全美的上一句是什么?

《墨子》中的“天下物无全美”的上一句是:“甘瓜苦蒂”。

  释义: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意思:甜瓜之蒂味苦,比喻天下之事不可能十全十美。

  另,墨子简介: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滕州墨子的来历?

墨子大概出生于约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左右,卒于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左右。

在滕州市国际墨子研究中心的展室里,有一个关于墨子身世的介绍。说墨子出生在落凤山,此山就在化石沟东南十里处,因墨子出生时有凤鸟落于山上而得名。也因此,墨子的父母为墨子起名为“翟”——凤凰的别名。也有人因墨子出生时很可能因其长年栉风沐雨,肤色黧黑,而被称为“墨子”,于是以肤色为姓,称为“墨子”了。

后人认为墨子是鲁人即今滕州人,此说源于晚清学者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并附作《墨子传略》,始提出墨子为鲁人。其主要理由有:墨子是宋国贵族公子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墨子学说继承了邾娄文化的传统;邾娄号称“百工之乡”,而墨子的科技成就正是从工匠的实践中总结而成;墨子的生活习俗,从所穿的衣服鞋履来看,都是邾娄族所制。此外,滕州境内尚有与目夷相关的文物古迹,目夷、墨翟应是同音之转。

如果说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养的君子,那么墨子则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十大主张,为了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思想,他和他的弟子们“赴火蹈刃”,“摩顶放踵”,“以自苦为极”,诉求天下之大利,发扬殉道者的自我牺牲精神。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墨子劝战的身影。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墨子还拒绝楚王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

初中历史书中对墨子韩非子的介绍?

墨家:

墨子(战国)——主张“兼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做过工匠,自称“贱人”。

《墨子》一书,为墨家门徒所编,代表墨家思想。

墨家在战国时是一大学派, “世之显学,儒、墨也” (《韩非子· 显学》)。

由于墨子和墨家团体多来自下层社会,因此墨家代表了自由平民或者叫庶人的利益。

墨家有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 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法家:

韩非(战国)——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韩非子》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时代在不断前进、变化,不是停滞,不是倒退的。他认为圣人也不是循守一种东西不变的。他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时代变了事物也变,事物不同了做法也要改变。

墨子的详细介绍?

墨子名翟,宋国人长期居住于鲁国。出生贫贱生活俭朴所谓“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和孔子“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态度截然不同。墨子最初从孔门弟子学习儒家思想后来批判儒家另创墨家一生中除了著书立说教授门徒也曾游说诸侯。

墨子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墨子主张用兼相爱反对儒家的爱有差异,用交相利反对儒家的罕言利,用非命论反对儒家的天命论,用事鬼神反对儒家的不事鬼神,用节葬反对儒家的厚葬,用非乐反对儒家的礼乐。墨子的非命、非乐旨在强调人力的作用,不同意儒家的亲亲主张,提倡尚贤,即选拔贤人来治国。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爱互利,因此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缓和冲突。由兼爱发展的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利。以极端平等之思想催迫周秦之贵族政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