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猴实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恒河猴实验说明

恒河猴实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过程:他们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然后他们又组装另一只不能提供舒适环境的代理母猴。这只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用接近木猴的方式接近它。这只铁丝母猴也安装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 研究者把这些人造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8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用奶瓶),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也提供奶。哈罗企图将喂养的作用与接触安慰的作用分离开来。他把猴子放在笼子里,并记下在出生后的前5个月中,幼猴与两位“母亲”直接接触的时间问题。

实验结果:哈罗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哈罗的研究改变了当时的心理学流行观点,他的研究不断为许多研究接触、依赖和依恋对情感健康的作用的论文所引用.

延伸阅读

恒河猴实验揭示的残忍真相?

在最初的心理学研究当中,人们普遍认为,婴儿之所以会依恋自己的母亲,是因为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只要保证婴儿的食物和冷暖,母亲的存在就没有必要。

一开始,人们对这种理论深信不疑,但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却不这样认为,于是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孕育而生,这个实验也被称为“母爱剥夺实验”。

这些小猴的付出,给了所有母亲一个提醒,也告诉所有父母,爱才是让孩子成长的最好途径,而不是所谓的金钱和物质。

关于恒河猴实验结果哪个是正确的?

关于恒河猴实验结果最正确的结果是,孩子需要的母爱和母亲的陪伴是任何物品、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恒河猴实验虽然给出了这个结论,但是他的确坑害了一批孩子。为了所谓的独立和坚强,造就了一批敏感、多疑、自卑的孩子。实验可以重做,但是对于这批孩子以及后来受那种理念影响的家长们造就的那些孩子,是一生不可触摸之痛。

皮亚杰有关恒河猴的实验证明?

恒河猴的实验证明依恋重要的原因是温暖。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

“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亲人的依恋。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恒河猴实验百科?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 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