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哪一部文学作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周瑜,字公瑾,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苏轼该词主要是临赤壁怀古,而正史里赤壁之战,从头到尾都是周瑜策划和指挥的,可以说是周瑜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所以“羽扇纶巾”说的正是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

延伸阅读

三国时期羽扇纶巾的到底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答:是周瑜,

之所以这个“羽扇纶巾”与诸葛亮扯上关系,是有人认为“羽扇纶巾”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专用,其实不然。《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且在苏轼那个时代还没有《三国演义》这部书,所以“羽扇纶巾”与诸葛亮没有关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到底是指周瑜还是诸葛亮

周瑜。

下边简单解释一下: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全诗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吴军的统帅。三国时期正是魏晋风骨大肆流行的时期,士人均以峨冠博带、羽扇纶巾为时尚,所以首先要说,羽扇纶巾的装束在三国时期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利。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周瑜外号周郎,“郎”在古代是指年轻英俊的男子。又有言说,“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乐队演奏有了一点错误,周瑜都能分辨得出来。

所以,周瑜应该是一位很风雅的儒将,他顺应时尚应该是很正常的。

词中写周瑜戴着青色的头巾,微微摇着扇子,更能显示出他面对曹操八十万雄兵时的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历史上,诸葛亮没有直接参与到赤壁之战中去,是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让他在赤壁大出风头。

所以,这首《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即使是非常喜欢诸葛亮也对不起,不用怀疑,就是指周瑜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作为诸葛亮的代称之际,又独出心裁地用其去指代“雄姿英发”的周瑜。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此说值得商榷。

诚然不错,“羽扇纶巾”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

拓展资料

羽扇纶巾,古代成语,中性词。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为古人扎头的常用装饰。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羽扇纶巾说的是谁呢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

“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

“羽扇纶巾”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全句的意思是: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