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自述原文翻译 李秀成自述原文在哪里

李秀成自述原文?

自述之中,李秀成还多次表示了对李鸿章部下淮军的蔑视。在李秀成看来,淮军战斗能力低下,根本不配和他为敌。淮军和湘军都属于地方军队,唇亡齿寒,曾国藩不能让朝廷认为地方军队都是无能之辈,这会对湘军和他自己产生很不好的影响,所以他只好将这部分内容也隐去。

除了针对淮军的内容,对于和湘军相关的部分内容,曾国藩也不得不修改了不少,尤其是关于湘军围攻天京期间的内容。洪秀全领导下的太平天国后期高层管理混乱,军队具体布置有很大问题,湘军围攻天京时,天京城内已经陷入空虚的境况。

颇具军事能力的李秀成对天京不抱太大希望,后期一直有转移阵地的想法,所以天京城内并没有多强大的兵力。在李秀成的自述中,天京城内真正能打的士兵不过数千,而此前曾国藩为了渲染湘军的强大,一直把天京城内的守备力量宣传得极为可怕。

若是被清廷得知天京城内空虚已久,那曾国藩之前扯谎蒙骗朝廷的事情就会被发现,很可能会被扣个谎报军情的罪名。为了圆自己的谎,曾国藩必须把这部分内容修改掉。

综上所述,就是曾国藩刻意隐瞒的大部分真相。有了那份自述原稿的帮助,历史学家们才得以层层剖析,找出这些真相。

事实上,除了这些,一定还有其他的真相隐藏在历史当中,隐藏在曾国藩销毁的那部分原稿之中。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其他的内容都只能是无法验证的猜测而已。

延伸阅读

忠王李秀成自述译文?

李秀成自述中,他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以及大家纷纷参加太平军的缘由,有比较精辟的论述,“若得饭吃,何人会无君,无父,而追随洪氏”。意思是,若能吃上一口饭,民众也不会参加太平军,从而掀起一场持续14年,改变近代历史走向的革命运动。

曾国藩为什么要篡改李秀成的自述?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人物,因为他智勇过人,战功显著,于是很快由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他曾攻破清军的江北大营,取得三河大捷,旋即又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乘胜进取苏州,嘉兴等地,并三次进军上海,大败华尔洋枪队,击毙法国的海军提督卜罗德。然而,太平大国因其内在的弊端,实力逐渐消退。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被清军攻陷。李秀成带着幼天王突围出走,由于被人出卖,李秀成被百余名骑兵抓捕,献到曾国荃的营中。第二年,李秀成英勇就义。在他就义之前,曾在曾国藩的囚笼里写下了一篇长数万言的<亲供>,即后人所说的<李秀成自述>。李秀成的自述完成之后,曾国藩命人删改誉抄一份上报军机处,而李秀成的亲笔原稿则被曾国藩私自保留了下来。那份誊抄的文本由九<李秀成自述>书影如堂刊刻行世,而被曾国藩保留下来的原稿则深藏曾家密室,出曾国藩的后人保管,秘不示人。 因为九如堂刻本是经过曾国藩删改过的,所以不足为据。而李秀成的原稿,除曾家后人外,谁也没有见过。长期以来,关于(李秀成自述>的真伪,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人们注意到,在清代的官场中,作伪弄假,胃功请赏是一些官员们的拿手好戏。 由于有这样的造假先例,人们也就有理由对<李秀成自达>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持“赝品说”一方认为:第一,从每天所写起运处来看,白术分九天写成,中间应该有八个间隔。李秀成是每天随写随交,真迹应是散页或分装为九本,不会是写在一本装订好的“吉字中营”的横条簿上.另外,田于写了九天,海天写的最后一页应该有空行,而不可能每天都结束在末负末行最后一个字的位置。

现在所见的影印本前后相连,看不出应有的间隔,显然这是曾国藩让人把李秀成每天所写的真迹汇抄在一起的,否则不会这样一气呵成.第二,从字数上看,写供人李秀成,删改人曾国藩,参加删改人赵烈文都说自述足五万多字,而现在看到的仅有三万六千余字。如果另外的一万多宁足被曾国藩撕毁了的,那么白述的内容应该是不相衔接的,然而,今天所见的白述却是前后内容完全相连的。第三,从曾国湍删节处看,曾国藩旱送军机处的白术,与他自己留存的有多处字句不同,这显然进行了修改。李秀成供述太平天国白咸丰四.五年后的事情十分详细,但在曾国藩旱上的白术中,将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之事删去,尤其足涉及太平军与湘军的几个战役均很简略,很叨显是被人做了手脚。并旦曾国藩保存的自述从第一页到四十页,书口均写有页码,整整齐齐,并无差错,可见系地道的重抄件。

因此所谓的自述真迹很可能是曾国藩等人模仿李秀成的笔迹免空伪造的然而,也有不少人对此观点提出疑问。关于时间间隔问题,有人认为李秀成不是每天随写随交,曾国藩也不是每天随看随改,而是李秀成分前部和后部两大部分分两次交上去的。 他在交阅时留下前一部分最后一两页,以方使白己再写时参考或是文字上的衔接,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阿成。

至于字数少了一万多字,根子在于李秀成在自述中将本来只有两万多字的前部夸大为三万七八千字,曾国藩也没去数,而是轻信了李秀成的说法,用三万八除以五十页,得出每页七百六十的平均数,再以全部的七十四贞乘以七百六十,得出全部五万多字的过高估计。赵烈文也同样受这个过高估计的影响,也是不可信的。后来,曾国藩在校阅,抄写的过程中发现字数不对,所以他在给钱应溥等人的信中,又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正是曾国藩在不同信中提到自述时有不同的说法的原因。

关于曾国藩删改问题,在清廷看了曾国藩上呈的写在自述后面的后记,便知道这是一个删改本,于是命他全部细钞,不要节录,咨送军机处。曾国藩接到命令后,只是把删节的“十要十误”和“防鬼反”两段补呈朝廷,其他被删节的部分却没有呈上去。 之后,清廷就不再追问这件事了。假设这份自述是曾国藩等人伪造的,那么就应该在呈给朝廷时早已装订成册。然而,真正装订完成是在七年以后。可见,曾国藩删改部分自述,只是为了炫耀自己镇压太平天国的功劳而已.

李秀成犯忌讳也并不奇怪,因为李秀成在皈依上帝教之前,已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成年人了,早有通行的书写习惯,在加人拜上帝教之后,经历了十余年,尽管熟悉了太平天国规定的书写格式,但时有疏忽,又回到早年的写法,犯了忌讳也是情有可原的。

李秀成在牢笼里,不顾敌人的严刑和气候的炎热,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这个长篇自述,是完全可能的,这正好验证了古人的一句话-“有非常之人然后行非常之事”。从自述中可以看出,虽然错别字连篇,文句多有不通之处,但叙事井井有条,可以说是颇为生动,可以看出李秀成是极聪明.极有才华之人。

<李秀成自述>的真伪之争,将不断进行下去。 考虑到由于天京刚刚攻陷,曾国藩事务繁忙,要删改伪造自述必须先亲自过目,时间紧迫,李秀成的字迹很潦草不易模仿,方言字又不好懂,太平天国的避讳又非常复杂,很难想象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会去绞尽脑汁伪造好几万字的自述。与其伪造,不如把不堪人耳和需要避嫌的部分撕掉省事。比较而言,持真迹说的应该较接近事实。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