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名词解释近代史纲要 辽沈战役名词解释 历史

辽沈战役名词解释?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解放了东北全境。

延伸阅读

1948年中的三大战役中哪一个战役历时52天?

 这当然是辽沈战役了!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集中主力70万人进行了辽沈战役。中央军委根据东北在战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选定东北为歼灭敌人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的首战目标。

  1948年11月2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解读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第一战役。三大战役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北成为国共两军争夺的焦点,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向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两党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8月,我东北野战军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国民党军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我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敌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9月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制定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攻克锦州,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林彪为书记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辽沈战役。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林彪决定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南下指向锦州。具体部署为:以6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和炮兵纵队的主力,夜行晓宿,长途奔袭,包围锦州及北宁线上各点;以4个纵队及1个骑兵师位于锦州以北的新民县西北,监视沈阳之敌;以1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之敌突围;以1个纵队、6个独立师和炮纵一部继续围困长春。另以少数部队向长春方向佯动,公开提出”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以迷惑敌人。

1948年3月,蒋介石计划把沈阳国军主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东北主帅卫立煌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伺机转攻收复东北。廖耀湘等东北将领大都支持卫立煌的方案。5月初,蒋介石又令卫立煌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

当时国民党军的部署是这样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中将率第1兵团,共2个军6个师10万人,驻守长春孤城,以牵制东野主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中将率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驻守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重点防守锦州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联系。直到辽沈战役打响,蒋、卫仍然在为打不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的问题而争执不休。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

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组成东进和西进兵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迅速攻取锦州的指示,确定了攻锦打援的整个兵力部署:以2个纵队另2个独立师位塔山地区,阻击东进兵团;以6个纵队共16个师计25万人攻击锦州;以1个纵队主力为战役总预备队;以4个纵队共14个师位彰武、新立屯地区,阻击西进兵团;以11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围困长春。1948年10月14日,攻锦集团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15日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余人,俘范汉杰及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等,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而负责打援的南北两线阻援部队分别采取坚守防御和运动防御,粉碎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图谋。在南线坚守核心阵地塔山的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陆海空立体进攻,鏖战6昼夜,歼敌6000余人,创造了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该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

1948年10月18日,蒋介石飞赴沈阳部署”总退却”,严令西进兵团继续前进,在东进兵团配合下重占锦州。19日,东北野战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辽西地区围歼西进兵团。东北野战军10个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对西进兵团展开大规模围歼战,各部大胆穿插,分割围歼。至28日拂晓,全歼西进兵团5个军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生俘中将司令官廖耀湘。

从10月29日起,东北野战军先后解放新民、抚顺、辽阳、鞍山、海城等沈阳外围据点。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解放,守军13万余人全部被歼,后解放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52天,歼敌47.2万余人,毙伤敌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敌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东北野战军伤亡6.9万余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攻打锦州战役中牺牲。

战后毛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

辽沈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共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9月12日至10月19日),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

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组成东进和西进兵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迅速攻取锦州的指示,确定了攻锦打援的整个兵力部署:以2个纵队另2个独立师位塔山地区,阻击东进兵团;以6个纵队共16个师计25万人攻击锦州;以1个纵队主力为战役总预备队;以4个纵队共14个师位彰武、新立屯地区,阻击西进兵团;以11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围困长春。10月14日,攻锦集团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于15日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余人,俘范汉杰及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等,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在锦州攻坚战的同时,南北两线阻援部队分别采取坚守防御和运动防御,粉碎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图谋。在南线坚守核心阵地塔山的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陆海空立体进攻,鏖战6昼夜,歼敌6000余人,创造了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战后,该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

锦州被克后,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于10月17日率所部2.6万余人起义。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第二阶段(1948年10月20日至28日),辽西会战,围歼西进兵团。

10月18日,蒋介石飞赴沈阳部署“总退却”,严令西进兵团继续前进,在东进兵团配合下重占锦州。19日,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辽西地区围歼西进兵团。东北野战军10个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对西进兵团展开大规模围歼战,各部大胆穿插,分割围歼。至28日拂晓,辽西围歼战结束,全歼西进兵团5个军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生俘中将司令官廖耀湘,从而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第三阶段(1948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

从10月29日起,东北野战军乘胜东进,先后解放新民、抚顺、辽阳、鞍山、海城等沈阳外围据点。11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守军13万余人全部被歼。同日,解放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9日,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从海上撤至关内。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分别在什么时候?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2、淮海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1、辽沈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2、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3、平津战役: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辽沈战役是什么?

应该就是辽宁、沈阳。

因为辽沈战役的主要的战事都是在辽宁进行,从攻打锦州,到围攻沈阳,锦州、葫芦岛、塔山、直到最后解放的沈阳,可以说辽沈战役始于辽宁,终于辽宁。当然还有吉林、长春、四平等,但是,此次战役的主要大量歼敌的战场都在辽宁境内进行的,故称“辽沈”。

辽沈战役是那一年?

1948年!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1]

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地区。蒋介石急调北宁县的5个师和山东的2个师,连同原在锦西4个师,共11个师,于10月10日至1 5日猛攻塔山,以解锦州之围,但未能突破解放军的阵地。

10月11日,廖耀湘指挥的国民党军第九兵团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援锦州,亦被阻止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市发起攻击,15日攻克,全歼守敌,俘敌10万余人。

17日,驻守长春的曾泽生率第六十军26000人起义,其余在东北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降。蒋介石此时仍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络,令第九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

东北野战军主力于26日在黑山、大虎山将第九兵团包围,经两天激战,歼10万人,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 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敌近15万人。[4]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1]解放了东北全境。

1948年,谁进行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率领下在北宁路发起辽沈战役。至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先后歼灭绥中、沙后所、兴城、义县的国民党军,占领塔山、高桥,将北宁路锦州至秦皇岛段的国民党守军分割孤立在锦州、锦西和葫芦岛及秦皇岛、山海关3个地区,完成对锦州的包围,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通往关内的唯一海上通道。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野战军10月3日最终决定攻打锦州,截断敌军由陆上撤退的通路。东北野战军确定战略部署后,5个纵队及炮兵纵队主力共约25万人,于10月9日发起锦州外围作战。10月10日,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开始出援,并猛攻自锦西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地区的两个纵队进行顽强阻击,鏖战六昼夜,打垮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冲击,成功阻止了敌军东进。14日,担负围攻锦州任务的部队发起总攻,15日,攻克锦州。

17日,驻守长春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21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残部放下武器,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东北野战军一面在黑山、大虎山成功阻止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一面令攻占锦州的主力自锦州回师,于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合围和分割。经过两天的猛烈攻击,至28日全歼廖兵团10万人,俘兵团司令官廖耀湘。

11月1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2日,解放沈阳。同日,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解放营口,歼敌1.4万人。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11月9日,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军队随杜聿明从海上逃跑。东北全境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万多人。

辽沈战役歼敌多少人?

47.2万。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