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庶吉士是指什么 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庶吉士是指什么?

翰林院的一个“临时性”工作岗位。

明清时,考生在经过殿试后都算是进士身份,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直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官职,其他进士被分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由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读书修史等。

庶吉士一般任三年,在下次科举会试前对庶吉士进行朝考,考中的留在翰林院任编修、检讨等官职,其他人被分到各部院或者外地任县令。

延伸阅读

翰林院庶吉士是什么样的角色?

答案如下:

在中国古代许多有名望的高级官员都做过翰林院庶吉士。

是中国明清两代考中进士的有前途的人担任的短期职位。一般情况下承担皇帝秘书的角色。表现好的很快就被放任外官。出任地方大员。

在古代,翰林院庶吉士是几品官?

没有品级,领七品俸。

在科举殿试之后,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直接被授予翰林院从六品、正七品的修撰、编修等岗位。其他进士到翰林院任庶吉士,庶吉士不算正式官员,只能算一份工作经历。在3年后的下一次考试前分到各部或者地方任职。

庶吉士是什么意思?

明﹑清官名。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沿明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六。参见”庶常”。

翰林庶吉士是几品官?

进士及第刚进翰林院的庶吉士,没有品级,国家给七品的俸禄。明太祖时开始,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 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永乐二年(1404)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明代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

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清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 散馆”。

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 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

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庶吉士与翰林的区别?

区别:含义不一样

庶吉士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官职,而是类似于现在的“博士后”,它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明史.职官志》载:“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庶吉士是什么官?

庶吉士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官职,而是类似于现在的博士后,它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明史·职官志》记载: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其意思为庶吉士就是在翰林院读书的,由翰林院学士负责教导。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