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读后感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读后感

实践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读后感?

毛主席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清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知为“认识”,行为“实践”,认识与实践是一对矛盾,它们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一定要用矛盾的观点来阅读《实践论》。《矛盾论》曾普遍地分析了各种矛盾的特点,而《实践论》是从众多矛盾事物中,抽出认识与实践这对矛盾来进行研究。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知行合一”,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通过阅读《实践论》和宓总分享的文章,我认为,“知”与“行”并不是“合一”的关系,而是“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王守仁说的“知行合一”既不唯物,而且也不辩证。《实践论》讲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落实到我们切实的工作中,我认为,我们必须贯彻《实践论》的理念,将实践和认识的良性循环套入,每一个循环都会提升我们一个层级,层层递进,步步优化,最终摘取胜利的果实。

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同样,你要知道工作的理论和干法,你就得参加工作,你就得扑下身子埋头干,在工作中去寻求答案!

总结一句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延伸阅读

《实践论》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实践论》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实践论感受最深的语句?

通过本次实践,我感受到了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容易,只是我们未曾经历,但他却一直有

实践论启示及意义?

启示:告诉我判断一件事情要全面收集资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再综合各材料做决定,不能让经验先入为主。要深入实践,比如写文章,理论要看,但更重要是要写出来,按照学理论—写材料—再学理论—再写材料的循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意义:《实践论》中深入阐明了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指出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论》以此为前提,深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深刻阐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突出强调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强调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