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世说新语 的读后感

怎么写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

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

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们应有的是用心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延伸阅读

世说新语第十八章栖逸的读后感?

“栖逸”两个字,单从字面理解就很令人向往。鸟一样地栖居山林,无人打扰地安逸地生活,是何等惬意!但若深究其背景,真正栖逸者往往都是有苦衷的。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格格不入,志向不得伸;或者是逃避打击,免遭迫害。而真正能够耐得住隐居生活的寂寞、清冷,也是需要一种看破红尘的冷静和抑制欲望的定力。

这是我个人对隐士的理解,本书本节中并未交代隐居者的深层背景,只是选取一些典型事例,以新闻笔法,客观、艺术地再现了隐居者的生活面貌,从中折射出其内心世界。

第一个小故事写得就很婉转、曲折,颇为耐人寻味。故事讲的是阮籍在苏门山中(太行山脉之今河南辉县一带)隐居,听说有一位有名的隐士,便去探访。那人正“拥膝岩侧”,两人于是“箕踞相对”,上演了一场古今未有的“对话”。

阮籍鼓动如簧之舌,上论黄帝、神农清静无为之道,下研夏、商、周三代仁政大德之美,他都不理不睬,不予回答。后来阮籍对之长啸数声,这才引发共鸣。

本节开篇第一句话是:“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其啸术何其了得!可是在隐士面前未免是小巫见大巫了。当阮籍在隐士面前长啸几声离开后,走到半山腰,听到上面发出悠扬的声音,如同军乐曲一样嘹亮整齐,山林溪谷发出回响。此人元气之足,修炼之深,于此可见。

可是东晋隐士为什么都喜欢长啸呢?放浪形骸、不拘礼俗、率性而为,魏晋风骨令后人羡慕。学驴叫、长啸都是其具体表现,这其实是内心压抑、苦闷的外在表现,是心理发泄,唯有如此才能深深地表达志向不得伸、才华不得展的深刻痛苦。这是时代的悲哀,是对个性的摧残,是微笑的眼泪!读罢令人产生深深的同情!

其它几则故事则从一些名人的评价中,见出隐士不俗之处。而一些身居高位隐居不得者往往对隐居者大施馈赠,出手大方,如郗超。

再干净的米里也会有虫。经是好经,只是许多时候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对于一项事业来说,左点、右点都没什么,最可恨的是其中的投机分子。在投机者眼里,没有什么道德法律、礼义廉耻和价值追求,他们眼里只有利益、铜臭,就像苍蝇,围着屎坑乱飞。

第11则故事的主人公康僧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本则故事,语言优美,笔法精妙,特全文转录于此——

“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闲居演讲,希心理性。庾公多往看之,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加已处之怡然,亦有 以自得,声明乃兴。后不堪,遂出。”

此则故事可以见出,几千年前这偏暗一隅的东晋小朝廷士大夫阶层生活是何等优越,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隐居还“不堪(不能忍受寂寞)”,真是有点附庸风雅之嫌了。

世说新语王羲之读后感?

《世说新语》可谓一部奇书,成书约在王羲之死后八十年。读这部书的感觉,正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王献之语)。该书有关王羲之的内容,多达50余条。篇幅限制,本文只择取数条读一读:

王羲之不满十岁时,大将军王敦(羲之的堂伯父,因谋逆而败亡)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屋里睡觉。一次,王敦起来得早,羲之还在睡。一会儿,钱凤来和王敦密谋造反的事。凑巧王羲之醒了,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自己没法活命,于是设法抠出口水,把头脸被褥都弄脏,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一半,忽然想起王羲之还在床上,怕他听到了密谋,于是道:“不得不把这小儿杀了!”等到掀开帐子,看见羲之睡相正酣,就相信他睡得很死。于是王羲之得以保住性命。当时人都称赞小羲之有智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