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号为什么制造不了海上建造者的船 鹦鹉螺号没有穿越哪个海

鹦鹉螺号为什么制造不了海上建造者

首先,因为核动力装置初次在潜艇上使用,可靠性还难以验证,因此造船局给鹦鹉螺号仍然配备了小体积的柴油机和电池组以确保新艇不会意外失去动力。但是根据里德尔的回忆,他上任艇长时,艇上的轮机官很遗憾的告诉他,柴油机自服役以来从来就没能在通气管深度顺利工作过,这个问题花了20多年竟然也没能解决。所以在通气管状态就别想用柴油机了,要启动柴油机必须像德国XXI型之前的潜艇一样浮出海面才行,这恐怕只能算是1942年的技术水平。

艇上的水面搜索雷达的桅杆故障频频,在潜望镜深度使用雷达时常遇到突然抱死的尴尬情况,有一次让鹦鹉螺在回港的浓雾中完全失去了水面搜索能力,万幸没有发生撞船事故。

另外,鹦鹉螺号虽有4000吨左右的水下排水量不算太小,但艇上的大约一半空间已被压水堆、伺服系统和蒸汽轮机占据,武器和传感器装载能力很低。轮机舱体积虽然不小,但设备体积同样很夸张,轮机舱内空间狭小,滴漏的水油有时虽然用肉眼就能观察到,但由于缝隙狭小根本无法清除。艇上的发电机设计有点奇葩,有些不见要维修的话必须将其从底座上拆除才行,这让轮机兵在海上几乎丧失了修复发电机致命故障的能力。

第三,由于50年代初的反潜战术仍然以雷达探测通气管和主动声呐扫描目标为基本手段,因此对于潜艇自身噪声的控制技术才刚刚起步,鹦鹉螺号的两具五叶螺旋桨的外形与我国09-I型鱼雷攻击核潜艇的螺旋桨外形接近,空泡和涡流噪声控制水平很低。另外,出于防止偏航,提高导航精度的考虑,鹦鹉螺号的两支推进轴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尾部都向外侧撇出微小角度。这个设计也形成了一个弊端,当潜艇在狭窄水域的水面航行时,一方面速度低舵效小,另一方面依靠两具螺旋桨的差速调整航向又不精确,导致鹦鹉螺号必须有拖船的协助才能进出港口,否则就有碰撞和搁浅的危险。

延伸阅读

鹦鹉号在大西洋遇险概括

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

鹦鹉螺号潜艇最后的结局最后船长尼摩的鹦鹉螺号在北大西洋被驱逐舰的炮轰,虽然将驱逐舰击沉了。

但是不久后,鹦鹉螺号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大漩涡之中,

鹦鹉螺号的武器

鹦鹉螺号是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潜水船只,船的武器是船头的撞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撞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如有帮助请予推荐。

它的武器装备有甲板炮,老式潜艇都装备甲板炮

鹦鹉螺号航行时间

鹦鹉螺号核潜艇(英文:USS Nautilus,舷号:SSN-571),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艘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也是第一艘从水下穿越北极的潜艇。

鹦鹉螺号核潜艇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它的政治与军事意义是深远的,因此被认为是现代潜艇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1952[6]年6月14日在美国通用电船公司开工建造,1954年1月21日下水,1954年9月30日服役,1980年3月3日退役,之后经过改装在美国格罗顿潜艇部队作博物馆艇。

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的外观结构和操作原理

鹦鹉螺号是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潜水艇。它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一艘世界仅一的潜艇(又音译为诺第留斯号)

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作圆锥状,像一支雪茄烟。从头到尾,正好是70米,它的横桁,最宽的地方是8米。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的,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

面积共为1011.45平方米,体积共为1500.2立方米。就是说——船完全沉入水中时,它的排水量或体重为1500立方米或1500吨。

潜艇由双层船壳造成,一层是内壳,另一层是外壳,两壳之间,用许多工字形的蹄铁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船身坚硬无比。是的,由于壳与壳之间有这种细胞式的结构,这船像是一大块实铁,中间饱满无隙,可以抵抗一切。它的边缘不可能松动;船身合二为一,是由于结构本身的力量,不是由于铰钉的扣紧;因为材料配置完全适合,构造整齐划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驶,不怕最汹涌的风浪。

这两层船壳是用钢板制造的,钢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的比例是十比七至八。第一层船壳至少有五厘米厚,重量是294.96吨。第二层内壳,就是龙骨,有50厘米高,25厘米宽,只重62吨。机器,镇船机,各种附属船具和装置品,内部的各样墙板和木材等等的重量和上面的三百九十四点九六吨加在一起,就是总重量1492.13吨。

当潜艇在海中时,它浮出海面十分之一。上有装设了容积等于这十分之一的储水池,容水重量为150.72吨,如果水池装满了水,这时船的排水量或重量是1507吨,那它就完全潜入水中了。这些储水池在潜艇的下层。打开储水池的门,水池就填满了,刚被水面齐顶淹没的船于是往下沉了。

驾驶这船,要它向左向右,可使用普通的舵,舵上还有宽阔的副舵,装在船尾,用机轮和滑车转动。但潜艇在水中上升、下降,就使用两个纵斜机板,机板装在船的两侧浮标线的中央,它们是活动的,可以随便变换位置,使用动力强大的杠杆,从船内部来操纵它们。纵斜机板的位置如果与船身平行,船便在水平面上行驶,如果它们的位置倾斜了,潜艇在推进器的推动下,就沿着倾斜方向或沿着我所要的对角线沉下去,或沿着这对角线浮上来。如果想更快地浮上水面来时,就启动推进器,水的压力使潜艇直线地浮上来。

潜艇的玻璃虽然经不起冲击,很脆,但有强大的耐压力,中央的厚度至少是21厘米。

扩展资料:

在小说中,鹦鹉螺号潜艇是故事的发生场所,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

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

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在《神秘岛》中交代其为印度人),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潜艇船长对俘虏也很优待,但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长从此之后不允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艇周游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

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

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最后,鹦鹉螺号在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驱逐舰的炮轰,潜艇上除了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

不久,他们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潜艇,被渔民救上岸。

回国后,博物学家才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鹦鹉螺号的主要内容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鹦鹉螺号航行的起点和终点

《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是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瓦尼克罗群岛、托雷斯海峡、珊瑚王国、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维哥湾、亚特兰蒂斯、马尾藻海、南极大陆、合恩角、亚马逊河口、墨西哥湾、英吉利海峡,最后到达迈尔海峡。

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很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里。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

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鹦鹉螺号高速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

鹦鹉螺号的设计师是谁

鹦鹉螺号是1806年由罗伯特·富尔顿设计的潜艇,他也是鹦鹉螺号的设计者。这艘潜艇是为皇家海军设计的,而特拉法尔加战斗的胜利使这艘潜艇的制造计划被搁置,后来这个模型再没有被建造过。 在潜艇制造史上,富尔顿的设计为大多数人所称道,而鹦鹉螺号则是他的第一艘有实际作用的潜艇。富尔顿设计出来图纸可惜没有被实现。

鹦鹉螺号潜艇遭遇的三个险情

《海底两万里》中的三个主要遇险经历:

1、搁浅遇土著围攻: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离开巴布亚新几内亚。

2、被冰山封路:

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3、同鲨鱼搏斗:

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最终逃生。

版权声明